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大唐:尚公主,辅帝王 >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敦煌

第一百七十四章 敦煌(1 / 1)

第二日,又跟阎立本基本将沙盘地图制作的差不多了。东方的大海、到西边的沙漠、北方的草原、南方的山脉。在这沙盘上皆有体现。并且这沙盘地图上,更有国度的标识,用以不同的颜色。整份沙盘地图硕大无比,好在化作了十六份,可以如同拼图一般拼接出来。李世民与李靖看到后,更是无比满意。特别李世民更是发出一声感慨。“这就是朕的江山!”

“以前朕一直以为天下都是平的,却没想到西边竟然比东边高上很多。”

“吐蕃真的比平原高上很多?”

李世民不由问向云昊。因为吐蕃的大致地图,是云昊让那些玄都观道士们做的。毕竟那全世界最高的山脉,云昊还是知晓的。“吐蕃正是因为高原,氧气稀缺,便会让人引起头昏等状况,平原上的人自然不适合在那里。”

李世民却是点了点头。“你说的跟前往吐蕃的使者有些相同,但氧气又是一种什么东西?”

“就是呼吸所需要消耗的气体,没了氧气,也就没了生命。”

给李世民普及常识,多少还是让云昊升起一点自豪感的。“原来如此,那看来吐蕃地方贫瘠,与其交好就是。”

云昊听得目瞪口呆。两三句话你就听出吐蕃贫瘠了?你知不知道就是那个吐蕃搞得你大唐实力大减?瓜皮!“圣人不可如此想,吐蕃若真的贫瘠,那些天竺僧怎会耗费那么多的代价,也要将教义传到吐蕃?”

房玄龄在这一刻却是站了出来,却是让云昊松了口气。寺庙在三国时期就已经传到了吐蕃。可即便到了现在,无论天竺那些僧多么努力,都没能兴盛起来。就如同长安一样。当天竺僧真正兴盛起来,那是玄奘干的事情。就是玄奘归国后,把天竺好的坏的都引进了进来,然后让寺庙在这片土地上大为兴盛。再之后,文成公主加入吐蕃,便将当时长安最流行的佛教也带了过去。最终导致天竺僧们开始荼毒吐蕃……云昊也默默点头。“吐蕃如今已经强大,便证明那片土地有着足够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掌控,毕竟吐蕃的马要比北方的马更加神骏。”

李世民听到这些,不由点头。“话是这么说固然没错,可在这种高原上作战,士兵终究有所不适。”

“那就去吐浑适应一段时间,等在吐浑适应了后,再找机会打过去。”

能来到这的,都是大唐的核心人士,故而云昊根本不担心这话会传出去。总而言之,云昊是想占领吐蕃的。可大唐三百多年,都无法做到。也是不稀罕去做。但云昊清楚,茶马贸易必须跟吐蕃做,商人便可为先锋。或许仗可以晚些打,但局多少还是要布下。李世民与李靖最终点了点头。“吐蕃可以缓一缓,但高昌依旧侵犯凉州,朕准备两年后起兵攻伐,你终究还是跑不掉这一战。”

云昊无奈的耸了耸肩。早就预料到李世民不会放过自己了。去西域骑战马吃沙子怕是跑不掉了。并且高昌要比吐浑难搞一些。这次吐浑虽然兵不血刃的便向大唐称臣了,但党项、西羌中,终究还是有一些人有不服从大唐的心思。不过这需要时间甄别才行。至于高昌……要出走河西走廊,达到极其遥远的西部。那里,曾是大汉的西域都护府。西域那片土地,从汉时便开始经营,为此跟匈奴人可没少打,如今更是不可丢弃。而要打高昌,必到敦煌!那是河西走廊的核心城市,在阳关和玉门关逐渐被风沙吞没的年代,顿时已经成为河西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敦煌最有名的,便是石窟!寺庙在敦煌大兴,也是天竺僧传播佛法的主要通道。寺庙容易像玉门关阳关一样被风沙吞没。但石窟不会!据云昊所知,如今敦煌的石窟就开凿了达到了上千座。当然敦煌之所以如此先进,并非因为天竺僧,而是在中原混乱时,许多宿儒和百姓来到了敦煌避难,带来极其先进的文化以及技术。后又迁移过来大批南朝勋贵,故而让敦煌变得更加繁荣。“敦煌是进攻西域的要到,也是东西方贸易的核心。”

“西来的商贾注定要在敦煌休息,同理,西去的大军,也势必要在此修整。”

李靖指了指沙盘地图,这番话毫无疑问是对云昊所说的。自从稀里糊涂的吐浑成了大唐属国后,朝堂上的这些宰相包括李世民,都已经开始信任云昊。觉得光凭商人便可占据吐浑。若是给了大军……又会怎样?真的十万人就可以平定西域?但恐怕唯独李世民跟李靖清楚。云昊所要的十万精兵,朝堂有点负担不起。实际上,有云昊所说的三万精兵,怕是都能横扫天下了……论无论李世民还是李靖,军事才能哪个不比云昊强?功名都是通过一场场战斗才塑造出来的。但云昊呢?也不知道李世民为啥这么执意送自己去战场……李靖也是。云昊对此还是相当无奈的。“这些年,势必要在敦煌练兵,让战士熟悉西北的风沙,才更容易进攻高昌。”

李世民缓缓开口,同时将目光落在云昊身上。云昊眼皮狂跳。一种不好的感觉袭上心头。李世民和李靖……这是要给自己扔到西北吃沙子去啊!再关注房玄龄魏征几人,看到这些人都点头后,云昊心中充满了苦涩。怕是逃不掉了。除非云昊现在就离开长安,这辈子都不跟李世民打交道。可若如此,他怕也就别想娶长乐了。接下来,几人的话题全程围绕着西域,甚至不知不觉间,竟然拉着云昊也参与到了讨论中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,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: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:寸德未建,即被立储 假太监: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父皇,请退位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超品姑爷 镇国万岁: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大汉:我自年少万兜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