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大唐:尚公主,辅帝王 > 第二百七十章 以战养战

第二百七十章 以战养战(1 / 1)

当契苾何力感激涕零的走了之后,云昊颓废的坐在马车中。收买人心这种事情……还真他娘的难!但实际上,这却是云昊必须做的事情。远在西域,虽然有这大军保护着自己。但一切还是要以稳妥为重!契苾何力一定要交好才是。至于为何让契苾何力分兵?其根本原因,便是粮草!“虽说此地富裕,但毕竟经历了一年多的征战,遭受了不少破坏。”

“物资自此也没有那么丰盈了。”

“我分契苾何力出去,是为了能在减轻压力,就食于敌。”

“也是想让他为我们收获更多的物资。”

云昊耸了耸肩。虽然端了不少金银财货。可这些东西,当不了吃穿。还没有实实在在的粮食以及牛羊好用。至于种地,的确是最快的办法。毕竟同样种粮食的地方,要比放牧能养活的起更多的人。固然云昊在夺得这些地盘后,将曲辕犁全部传播开来。目的,就是为了能够开垦更多的土地。这样,才能养活得起更多的军队。也更方便大军团能够在西域出征!故而经营西域,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。“最富裕的,实际上就是牛羊。”

“只可惜,这附近最好的牧场,都掌握在胡人的手里。”

云昊相当遗憾,目光也投向了北方。“高昌是在一片最大的绿洲之中,与焉耆相连,便有了大片土地。”

“而这些土地,拥有最好的水源,可以生长出更多的农作物。”

“必须要开荒屯田!”

云昊相当坚决的执行这件事情。而实际上。随军出征的人数,已经少了许多。如今的沙州面积,也出乎意料的庞大!当然,这是因为中间有庞大的沙漠面积而已……十九上,除了原本的两县之外,也就新置了若羌、以及这焉耆两县!中间隔着的距离,太过遥远。少了昔日楼兰的古国,去走中间那片沙漠,就充满了危险。云昊也终于清楚,昔日的楼兰,在地理位置上究竟是多么的重要。“只要攻下高昌,便可以征集高昌的兵力,顺便给乌兹拿下来!”

“再之后,只需要防备北边的西、突厥即可。”

“当然,西、突厥内部依旧在打仗,还管不到这边。”

云昊想到这里,便觉得有些庆幸。塔里木盆地中的这些小国,等于自己可以横扫。曾经西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,在唐时也少了许多,再加上这里原本就有汉人的缘故,治理起来并不困难。云昊望着北方叹了一声,便回了自己的营帐。对于手下的兵力,也有了新的理解。“如今我现在拥有战马数量,在近六千多匹。”

“但我的一百铁浮屠要一人三马,六百玄甲军要一人双马,那些道士也是如此。”

“还有一些驮马之类的,实际上的骑兵依旧是三千多一些。”

“而这其中有四百多人是焉耆本地的骑兵,一般都是协助来用。”

“倒是步兵,数量多了不少。”

“其中汉人步兵整编后竟然有千人左右。”

“而焉耆人,重新整编了三千兵力。”

“算在一起……”“我竟然也凑起了七千人的军队。”

云昊耸了耸肩。“若是再弄一万人的步兵,那也就是大唐的一个标准的作战军团了。”

“只是……”“征伐西域最好的,还是骑兵啊!”

“只有行军速度够快,才能快速在沙漠中穿梭。”

“步兵若在沙漠中穿梭,不知道要走多少天,还更加容易生病!”

“唯一的办法,还是得都用骑兵。”

“但物资的补给,便是最大的问题。”

云昊揉了揉头疼的额头。主要的,还是这些绿洲上,无法养活太多的人。现在七千人,几乎是焉耆地界上的极限了!并且这还无法持续太久。毕竟战马数量有点多。唯一办法,就是以战养战,就食于敌!故而,才有了刚刚云昊亲近契苾何力,让他去当先锋的事情发生。高昌累计了那么多年,汉人那么多,可谓是西域中在富裕的国度了。否则,这里也不可能成为安西都护府的核心。要知道,安西都护府仅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,就开辟了八十个州,一百一十个县,一百二十六座军府!合计兵力,十三万人。那个时候,安西都护府达到鼎盛时期。而眼下对于云昊来说。尚且眼馋高昌那片土地。有了高昌,便可进退有度,彻底成为西域的核心之地。只是……除了安西都护府之外,云昊的目光已经翻阅了天山,望到了天山以北。那里有个叫做伊丽的地方。那是整个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,唯一的河谷。若是开发出来……才可以真正的掌握整个东西方贸易。因为那是绝对中心!甚至后世有位伟人,想将那里定为首都。“或许,我可以借助大唐的兵力,完成这种愿望。”

“只要将长安、敦煌、高昌、伊丽这条线路打通了!”

“便可以掌握西域的波斯以及大食国的贸易。”

“现在,最期盼打通这条贸易通道的可不单单是权贵们,而是以我为首的,长安城里的那些商人。”

“打通西域,最大的好处便是玄都观里的那些产出,甚至衍生到全国各地的道士。”

“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掌握技术,有了这些技术,就可以解放生产力。”

云昊想到这,却是笑了笑。“能将这些道士变成科研人员,这种事情,怕是也只有我会做了吧。”

“但与其追求长生虚无缥缈,不如追求一些实际性的东西。”

云昊看向一旁的李淳风。即便到了现在,李淳风依旧每天都会观测天象。那是他的习惯。久而久之,云昊也发现了这个时代的好处。比如农历这种东西,对季节的预测性奇准无比。这片土地上的人民,一直都是以农历为标准的,契合天地自然的生存规律。然而西方的历法……终究有着太多的出入。虽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错。可问题在于这个标准,可参考的数值并不多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三国:寸德未建,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,坐收渔人之利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镇国万岁: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父皇,请退位 大汉: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: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假太监:从混在皇宫开始